房屋的全部荷载较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应力也总是中间较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土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的长高比较大,纵墙刚度又差,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
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价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墙体裂缝是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之一,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包括斜向裂缝、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女儿墙裂缝和混合裂缝等。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微的会影响房屋的美观,造成房屋渗水漏水,严重时则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承载力,如果不能进行正确地处理的话,甚至会引起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在多层混合结构房屋中,墙体出现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地震力了、膨胀力、冻涨力、荷载和施工质量等。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厚度及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较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减少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此外,要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为更好地控制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情况,对工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与验算,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天或90天抗压强度代替28天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过去土木建筑物层数不多、跨度不大,且多为现场搅拌,施工工期短,混凝土标准试验龄期定为28天。对于具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层建筑,大多数的施工期限很长,少则1~2年,多则4~5年,28天不可能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加设计荷载。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天或90天是合理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大于横墙,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裂缝较多地发生在房屋的下部,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时,裂缝较多地发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也*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力破坏,其主应力为45°,所以,裂缝也成45°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