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龙”主产自北美大西洋沿岸,美国和加拿大是主产国。在加拿大被称为加拿大龙虾,它们生活在冷水海域,那里有许多岩石为它们提供庇护,也有丰富的鱼、小型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作为食物成就了鲜美的肉质。其中美国缅因州、新英格兰以及加拿大的纽芬兰、拉布拉多、新布伦瑞克省、新斯科舍省,都盛产高品质的**龙虾。自17世纪初开始捕捞至今波龙贸易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二战结束后,1950年前后波龙在**贸易中开始展露头角,其商捕量也逐年增加,数据显示1950年**波龙产量33122吨,到2014年其捕捞为159814吨,近年来**波龙产量平均为14万吨左右,产量的增加直观的反映出**需求的激增。近年来随着波龙市场的拓展与消费需求的暴增,作为其原产地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市场布局也开始有所转变,同为美洲螯龙虾,其在市场上互补性很强,因此行情联系也十分紧密。
坦桑尼亚渔业部规定:小于500克的龙虾、螃蟹,禁止捕捞、食用、销售出口;大于500克的母龙虾繁殖期间(有龙虾卵的)禁止捕捞、食用、销售出口;海参,海马,海龙,生蚝,大贝壳类海产品属于二级保护种类,销售购买食用以上禁止海产品将面临高额罚款,监禁,驱逐出境等风险。
另外国际物流的便利,通关便利化以及中国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使原产地进口海鲜能在更短的时间到达消费者手中,随着中国民众对高质量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大,龙虾消费更加走向大众。
但是近期加拿大与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CETA)对美国龙虾出口商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当协议生效时,加拿大的出口商将不必支付任何欧盟的进口关税,而美国与欧盟没有这样的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将为欧盟消费者节省约1.00欧元每磅的成本,从而使加拿大龙虾处于优势竞争地位。
除了传统的贸易渠道,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正在迅猛发展,波龙是海鲜产品中通过电商运作比较成熟的产品之一,受其带动很多供应商也开始针对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布局。同时中国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正在养成,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7.5亿人口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
龙虾(学名:Palinuridae)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又名大虾、**虾、虾魁、海虾等。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部分无螯,腹肢可后天演变成螯。较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平扁,头胸甲发达,坚厚多棘,前缘*有一对强大的眼上棘,具封闭的鳃室。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是名贵海产品。
2012-2016短短五年间,加拿大出口至中国的龙虾增长了298%,随着其对华出口连年大幅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加拿大龙虾的重要消费市场,而龙虾也成为中、加两国海产贸易繁荣发展的见证者。
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价值逾1.36亿美元的龙虾,较2010年增长14倍,创历史新高,占美国龙虾出口总量的14%。
2016年是缅因龙虾收获创纪录的一年,共渔获5.9万吨龙虾,但是得益于中国需求的暴涨以及传统欧洲市场的稳定需求,其价格维持在高位。2019年,**龙虾消费需求热度不减,但春季捕捞开始后受严寒天气影响,龙虾阶段供应紧张,使价格在2016年基础上进一步推向了新高。
较早我国进口的海产品都是中渔、辽渔、鲁渔的远洋船队自捕鱼。品种以鮸鱼、加吉鱼、鱿鱼为较多。集中在西非沿海的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地的港口出口。非洲的海鲜质量非常高,海水无污染,龙虾又大又肥还新鲜,澳龙为主。
中国的远洋捕捞渔船遍布**,哪有好的物种、优质的资源,直接过去捕捞好了,就像之前在秘鲁海域的钓鱿船。现在远洋运输业发达,捕捞船可以几年不靠岸,补给都有专业供给船供应,产品有运输船直接海上采购,所以现在的技术你可以去世界的任何角落捕捞。当然有些国家比较重视本国的渔业资源,可能会对外国捕捞船有诸多限制,但是非洲人不喜欢吃海鲜,所以非洲海域捕捞作业比较自由,相对而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