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企业认定工作正火热开展中,各地方**也对企业高企培育入库与通过认定给予了大力扶持鼓励,并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在此小编权智天下为您盘点下2019年苏州相城区**企业培育及认定较新奖励政策。
苏州相城区
提交**企业认定申报材料奖励1万元,通过**企业培育入库奖励5万元,通过**企业认定奖励15万元。
入库后可获得研发费用20%补贴(连续三年不**过30万元),通过省培育入库的企业一般可获得普惠奖励,2018年平均为7万元。
来源:关于印发《相城区**企业培育和认定奖励办法》的通知
*十三届园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的申报工作
申报受理
1、申报方式及受理时间
*二批的申报截止时间为7月10日。申报项目网上填报后经招商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完成申报。网上申报时请仔细阅读申报手册,认真选择招商部门。同一项目同一年度不得重复申报苏州工业园区科技*人才计划。
2、网上申报
登录网址后,点击“我要申报”进入申报界面。创业*人才项目支持企业与团队两类用户申报,已在园区注册企业的,请用“企业用户”登录系统申报;未在园区注册企业的,请申请注册“个人用户”登录系统申报。
3、申报咨询
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热线、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注意:申报材料以网上申报为准,如网上申报遇到问题可以此邮箱备用并电话联系
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园
1、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园认定申报书;
2、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园认定申请报告;
3、地方工信部门推荐意见表;
4、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在线办理时若系统自动生成则无须提交);
5、园区成立批复文件;
6、园区工业设计服务场所证明材料(相关土地证、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
7、园区入驻工业设计企业汇总表;
8、园区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证明材料(服务企业名单以及相关照片、发票单据、合同等可以佐证平台服务的相关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小编权智天下为您盘点下2019年苏州吴江**企业培育及认定较新奖励政策。
苏州吴江区
**企业奖励15万元(汾湖地区企业通过**企业认定后可单独获得汾湖区奖励8万元)。
入库后可获得研发费用20%补贴(连续三年不**过30万元),通过省培育入库的企业一般可获得普惠奖励,2018年平均为7万元。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区委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关于印发《苏州市吴江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修订)》的通知
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1.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
4.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
5. 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饮用水安全**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2.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 工业炉窑污染防治技术
4. 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
5. 有限空间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
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4.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6. 社会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1.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2. 核与辐射安全防治技术
(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1.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 应急环境监测技术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4. 非常规污染物监测技术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七)清洁生产技术
1. 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节水、减排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2.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 环保制造关键技术
(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1. 资源勘查开采技术
2. 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 伴生有价元素的分选提取技术
4. 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放射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绿色矿山建设技术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2. 嵌入式系统技术
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
4. 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
5. 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二)安全生产技术 -
1.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高档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2. 机器人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4. 特种加工技术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6. 增材制造技术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五)新型机械
1. 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
2.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3. 较端制造与**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 纺织及其他行业**设备制造技术
(六)电力系统与设备
1. 发电与储能技术
2. 输电技术
3. 配电与用电技术
4. 变电技术
5.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
1. 车用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
2.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
5. 轨道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1. 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2. 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