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企业能量平衡
以企业(或企业内部的独立用能单元)为对象,对输入的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供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
式中: — 输入体系的全部能量;
— 生产利用的能量;
— 对外供应的能量;
— 损失的能量
9. 能源利用率
考察整个企业用能水平的指标。
10. 能量回收率
反映企业内部由于能量回收利用所带来的节能效果指标。
11.企业节能量
企业统计报告期内实际能源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计算的能源消耗量之差。企业的节能量可分为产品节能量、产值节能量、产品结构节能量和单项能源节能量等。
(1)单一产品节能量计算公式:
式中: — 企业产品节能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eb — 统计报告期内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 为吨标准煤(tce);
ej — 基础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 (tce);
Mb — 统计报告期产出的合格产品数量。
*二节 能源管理
一、能源管理的概述
1. 能源管理的含义
① 广义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消费过程的管理。狭义上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消费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② 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2.国外能源管理简介
(1)美国
设立直属*的能源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各类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事宜,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协调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
2)日本
日本实行集中型的能源管理模式。
(3)欧盟
欧盟执行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成员国在各个能源领域的合作。
(4)国外能源管理的若干特点
1)法律法规与战略
2)政策激励措施
3)能效标准与标识制度
4)自愿协议
5)合同能源管理
6)大宗采购或**采购
7)**机构自身节能
8)节能咨询服务与节能信息传播
3. 我国的能源管理状况
(1)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2)能源立法
(3)能源体制改革
(4)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5)推进节能降耗政策
(6)全面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
4. 企业能源管理
(1)能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能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1)建立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2)健**源管理制度
三、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2009年4月,我国颁布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并余2009年11月起实施。
2012年12月31日我国等同采用ISO50001:2011标准正式发布,GB/T23331-2012标准实施日期为2013年10月1日。
*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四、我国能源消费与利用现状
1.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与进口量不断增加
(2)能源消费结构过度依赖煤炭
(3)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
2.能源利用情况
(1)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① 单位产值能耗,2002年比1990年下降50% 。
② 单位产品能耗
③ 能源效率: 2000年能源效率为33%,比1990年提高5个百分点。
(2)节能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1-2002年的12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以年均3.6%的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
(3)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2000年计)
① 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
② 单位产品能耗
③ 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
④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⑤ 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3.面临的能源问题
(1)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图1-1 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2)能源效率仍然较低
(3)生态环境压力明显
(4)能源结构需要优化
(5)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㈢能源管理记录的填写
1、能源管理记录要做到齐全、完整、准确、字迹清晰、填写规范、注明日期,并由填写人签字。
2、能源管理记录的填写不得随意更改,填写人如因笔误而更改时,须划改并在更改处签字,并对更改内容负责。
3、能源管理记录的增删或格式的更改,需按文件更改方式办理手续。
㈣能源管理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1、各单位将能源管理记录存放在资料橱内,防止损坏和丢失。
2、能源管理记录分类按顺序保管,便于存放和查阅。
㈤能源管理记录的保存期由各编制单位根据能源记录重要程度或使用场所不同,确定保存期限。
1、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能源管理记录清单,内容包括记录名称、记录编号和保存期等。
2、相关专业单位使用的相同能源管理记录,要由职能部门或分管**协调,统一确定保存期限。
㈥能源管理记录的查阅
查阅能源管理记录,要经单位负责人同意。
㈦能源管理记录的归档和处理
1、各用能单位根据体系运行需要将记录及时归档,归档记录要存放在资料橱中,防止损坏和丢失。部分能源管理记录要求统一归档管理时按规定执行。
2、能源管理记录保存**期时,由记录管理员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按文件销毁办法处理。
3、环保科技中心要对各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记录的填写、管理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国内外能源管理概述
**节 中国能源管理政策简介
*二节 国际节能经验简介
*二章 能源管理相关工作介绍
**节 能源审计简介
*二节 清洁生产简介
*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简介
*四节 清洁发展机制简介
*五节 相关认证简介
*六节 能源管理体系与各类能源管理活动的关系
*三章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要点及实施建议
**节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运行模式
*二节 术语与定义的理解要点
*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理解要点
数据监测:系统可设置采集频率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抄表,*人工巡检抄表,管理人员通过电脑即可实时监控能耗状况,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用电状况,也可防止三相不平衡、功率过载等问题。当能耗异常时,系统也有告警功能,能将告警信息推送到管理员的手机、电脑。
能耗分析:能耗数据是节能管理的基础,单靠人工统计粗略的能耗数据,缺乏分类、分项等详细能耗数据,无法对能耗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本系统通过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可以为管理人员进行能源利用诊断、节能控制、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效果验证等提供基础。系统通过各种图形展示方式将大量能源数据可视化,让管理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能源使用情况,便于找出高能耗点或不合理的耗能习惯,真正做到实时监控、实时统计、实时分析,较大提升决策效率。同时通过对照明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等的分项计量,为节能审计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一、新版标准申请受理
1.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我中心可以受理依据新版标准提出的认证申请,颁发依据ISO 50001:2018标准的认证证书(不带CNAS认可标识),有效期三年。此类证书待我中心通过CNAS的新版标准认可转换评审后,可为获证组织及时换发带有CNAS认可标识的证书。
2.等同转换发布国家标准(目前为国际标准)后(预计2019年中),中心将及时为获证组织更新认证证书。
3.在转换期内我中心可以根据获证组织的意愿,结合年度监督审核或再认证审核实施认证标准转换工作,也可安排专门审核。
二、旧版标准申请受理
2020年2月27日前(不含当日),我中心仍受理依据旧版标准提出的认证申请,颁发依据GB/T23331-2012/ISO50001:2011标准的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截止2021年8月30日。
我中心鼓励组织尽早按照新版标准策划、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并申请新版标准认证。
三、企业应开展的工作
由于新版标准相对于旧版标准变化较大,请各相关组织提前策划,按新版标准要求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并按新版标准要求运行,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确保转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开展的工作可包括:
1)制定实施计划。
2)组织学习新版标准要求,确定组织需要解决的差异问题。
3)更新现有管理体系以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
4)培训、实施修订后的要求,增强各级人员的能力和意识。
5)开展必要的有效性验证。
6)开展一次覆盖新版要求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7)适时与认证机构联系安排转版审核。
能源管理体系用于建立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能源管理体系总要求包括:
4.1 总要求
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2 管理职责
4.2.1管理承诺
较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提供证据:
a) 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
b) 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
c) 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
d) 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e) 进行管理评审。
4.2.2能源方针
较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其:
a) 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
b) 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c) 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d)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e) 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f)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4.2.3职责和权限
较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
较高管理者应*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 向较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 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