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智能机器人及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20190926)
项目 3:高精度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发以平面包络环面蜗轮蜗杆为核心的精度可达 3 级的高精度蜗轮蜗杆减速器;研究不同核心形式的减速器在精度和寿命等方向的瓶颈点;建立完善的环面蜗轮蜗杆研发、生产、装备、调试体系,完成产业化的落地;优化升级产业化加工环面蜗轮蜗杆的数控机床。
考核指标:蜗轮齿距累积公差 FP≤10μm、蜗轮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Fr≤10μm、蜗杆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Fic≤15μm、蜗杆副的圆周侧隙 jt≤4″、重复定位误差≤20″、使用寿命≥15000 小时、传动效率≥70%;节减速器定位精度小于 25 弧秒、反向间隙小于 4 弧秒、使用寿命大于 15000 小时、传动效率高于 70%;较 RV、谐波等减速器等市场同类产品减重 10%以上,降低减速器生产成本 20%以上;推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精度环面蜗轮蜗杆数控机床,建成关键部件生产和减速器装配示范生产线各 1 条;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5 件。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不超过 1500 万元。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应用近几年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成果,优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的关键零
部件及材料的申报项目。
项目 4: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制450nm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光源。开展蓝光半导体激光芯片的材料生长、流片工艺、封装以及光束准直、光束整形、空间合束、偏振合束和光纤耦合技术等技术研究,突破芯片腔面特殊处理技术与工艺、散热、热沉、失效机理及寿命评价等关键技术,开展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实现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制造、集成、封装、测试等国产化、批量化生产与推广应用。考核指标:1)研发蓝光半导体激光,在连续运转模式下输出功率≥4W(100μm宽度),中心波长450nm±10nm,电光效率≥35%。2)研发高亮度蓝光光纤耦合模块,其中500W光纤耦合模块输出功率≥500W,光纤参数≤400μm/0.22NA;1000W光纤耦合模块输出功率≥1000W,光纤参数≤800μm/0.22NA。中心波长450nm±10nm,光纤输出光谱宽度≤10nm,电光转化效率≥30%,预期使用寿命≥5000h。3)实现500W@400μm蓝光光纤耦合模块销售不少于20台,实现输出功率大于1000W@800μm蓝光光纤耦合模块销售不少于5台,并在不小于5种型号蓝光激光加工设备和不小于2种型号蓝光/红外激光复合加工设备上应用,实现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4)申请发明专利8件以上,围绕项目形成的创新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本项目研发经费省财政资助部分不超过3000万元/项,拟支持1项。具体资助额
度根据预算财务评审确定。
2019~2020 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落实《广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府〔2018〕46 号)以及《广东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实施方案》等提出的任务,启动2019~2020 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本重大专项的目标是:汇聚国内高端创新资源,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加速推进新材料、新体系动力电池、芯片、高性能器件的产业化,实现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工艺国产化,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引擎。本重大专项共部署 3 个专题、10 个研究方向,项目实施周期为 3~4 年,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 6 个。申报时研究内容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达到所有考核指标,且提供有的第三方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