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灌注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开始灌注时,预制混凝土隔水球塞吊放的位置应临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的距离应为0.5m,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 ⑵开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0.8m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 ⑶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宜保持2~4m,不宜大于6m和不得小于1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⑷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⑸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此灌注前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辅助设施,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同时做好记录。 ⑹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挂钢筋笼。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严格控制导管的埋管不要过深,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内3~4m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钢筋笼底端,以防钢筋笼上浮。
注浆嘴布置在水源泉处,布嘴距离根据现场情况定;然后埋置注浆管,注浆管分两节,中间用管箍连接,下节长为5厘米~10厘米,全部埋入混凝土内上节接阀门,埋管深度为10厘米~20厘米;再对注浆管进行封闭,为了确保封闭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下管后,立即用堵漏王进行封闭;待堵漏王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压水试验,即用注浆机压红色水进行试验,一般先从zui下部的注浆管或接近水源的注浆管开始压水,直到**阀门溢出红水而止,此时记下用水量,为配制浆液提供参考用量。即使用速凝止水材料进行埋管、抽营、引水减流作业,凹槽不要一次填满,以便为嵌缝留出余地,每隔一定的距离里设一个竹节(注浆嘴),速凝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就可能过竹节反压灌注弹性堵漏浆液,一直灌至变形缝不再出水为止,遇水膨胀速凝,然后在止水的变形缝凹柄上部用浇注料嵌填压实表面层。在压水试验时,要注意观察封闭层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有漏水部位,要进行*二次封闭;压水试验完成后进行注浆,将配成的浆液用与压水试验相同的办法将浆液注入缝隙内,控制压力一般大于溢出水压力0.5~1.0kg/cm2,浆液注满后立即关闭所有阀门;待浆液固结后(固结时间由所配浆液的凝胶时间而定),拆除注浆管,并用堵漏王封堵注浆孔。
水下混凝土修复与浇注施工: 对海洋、湖泊、内河、水库等水域水下建造各种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使用新型水下材料、设备、工艺直接在水下施工建造。工期短,可靠性强,综合成本低。
导管法 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适用于水深不**过15~25m的情况。导管的直径为25~30cm,每节长1~2m,用橡皮衬垫的法兰盘连接,底部应装设自动开关阀门,**部装设漏斗。导管的数量与位置,应根据浇筑范围和导管的作用半径来确定。一般作用半径不应大于3m。 在浇筑过程中,导管只允许上下升降,不得左右移动。开始浇筑时,导管底部应接近地基约5~10cm,而且导管内应经常充满混凝土,管下口必须恒埋于混凝土表面下约1.0m,使只有表面一层混凝土与水接触。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徐徐提升漏斗和导管。每提到一个管节高度后,即拆除一个管节,直到混凝土浇出水面为止。与水接触的表层约l0cm厚的混凝土,因质量较差,最后应全部予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