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产品与专利上的不同都被投诉成功呢?
专利法上的侵权判定不是你看到的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就是不同的,这时候必须要有专业的专利代理人说出不同点在专利法或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中的法律依据。
因为专利是有保护范围的,看看你的不同点是否落入投诉方专利的保护范围,这个判断需要专业人士的,详细可以扫面主页中的二维码进行交流。
赔偿损失是责任的主要形式。侵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主要有以下计算方法:
1.按权利人因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2.按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
3.根据情节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3倍合理确定(适用于侵犯专利权的诉讼)。
4.按前述方法都难以确定时,在侵犯著作权或商标权民事诉讼中,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在50万元以上酌情判决。在侵犯专利权民事诉讼中,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1万元以上的赔偿。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法院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据业内人士统计:2011年-2019年,虽然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数量不高(仅为69件),但是基本保持增长趋势。其中,最高人民法院2件、高级人民法院17件、中级人民法院39件、基层人民法院10件。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主要包括哪几个类型呢?笔者检索了相关案例,将上述“恶意诉讼”归纳为如下几个类型。被控侵权行为人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手段针对他人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或采取保全措施:
1.将现有技术申请为实用新型;
2.将现有设计申请为外观设计;
3.将他人在先权利申请为外观设计;
4.利用明知失效的专利权提起诉讼;
5.违反禁止反悔原则,利用放弃的专利权利要求提起诉讼;
6.在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申请了财产保全;
7.在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申请了证据保全;
8.在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申请了行为保全。
其中第8类尚未检索到相关案例支持,从第1类证据保全案件中分析、推导出来的结果。
此外,针对行为人恶意提起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当事人在提起赔偿诉讼之前,也可以在侵权诉讼中提起“滥用专利权抗辩”。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9)》(二)滥用专利权抗辩规定:被诉侵权人提供证据证明涉案专利为专利权人恶意取得的,可以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在侵犯专利权诉讼中,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不宜轻易认定为滥用专利权。
恶意取得专利权,是指将明知不应当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下述情形:
(1)将申请日前专利权人明确知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方案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的;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参与人,将在上述标准的起草、制定等过程中明确知悉的他人技术方案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的;
(3)将明知为某一地区广为制造或使用的产品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的;
(4)采用编造实验数据、虚构技术效果等手段使涉案专利满足专利法的授权条件并取得专利权的;
(5)将域外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所披露的技术方案在中国申请并获得专利权的。
更需指出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四)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的。恶意提起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如果被认定为“虚假诉讼”,符合上述规定的,还需要承担形式责任。
1、使用他人商标或名称
使用他人商标或名称,是指未经授权在用户名或店铺名称中使用他人商标或企业名称并进行同类商品经营.例如,有些店铺在进行宝洁公司生产的产品售卖时期,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宝洁专卖店”“宝洁直营店”“宝洁直销店”等,这些都是属于侵权行为。
2、盗用文字、图片
盗用文字、图片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在店铺或宝贝详情中使用(包括二次编辑)他人的原创性文字作品、图片(包括商品图片)、视频等。例如,有些店铺并没有得到纤丝鸟的授权,但是在售卖产品,并在店铺中用了纤丝鸟的官方图片,因为纤丝鸟拥有其图片著作权,因此店铺宝贝图片视为著作权侵权。
3、盗版商品
盗版商品是指销售盗版(非法复制)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等。例如,某些店铺在进行书籍售卖时,将正版书进行复制,进行图书的影印版、软件的破解版、音像制品的硬盘版等表达后,再次销售的行为,也被归类为版权侵权行为。
4、使用他人商标标识
使用他人商标标识指未经商标权人授权,擅自在其店铺或宝贝详情页面使用他人商标标识Logo等。例如,很多店铺没有经过阿迪达斯的品牌授权,在售卖阿迪达斯产品时用其商标时,都属于商标权侵权行为。
5、售卖假货
假货,顾名思义是指销售非商标权人原厂正品且冒用商标权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例如,宝贝详情图为卡西欧M-28型号电子计算器,卡西欧的投诉证明是其从未生产也从未委托他 人生产过此款商品。因此是属于假冒产品,属于侵权行为。
6、专利侵权
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主要判断标准是看商品本身(包括技术特点、功能)是否落入专利权人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保护范围。在专利侵权中,又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
简单地理解就是申请人就某个或某类产品向国家职能部门申请取得了自己的对此产品独有的生产、销售、使用的权利,这些专利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功能性以及外观形状等。通俗地讲,专利的所有人,有对此专利产品的功能性或者设计具有所有权。未经此专利所有权人的允许,私自进行生产、销售、使用就构成了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