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红外纺织品所辐射出的电磁波中,4 ~14μm 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线与人体中水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当人体表面受到这种远红外线的辐射时,会引起人体表面的分子的共振,产生热效应,并激活人体表面,促进人体皮下组织血液的微循环,达到保暖、、、提高人体免疫力的。
检测产品如下:
一、 远红外纺织品 纤维 、袜子、服装、鞋垫、护具等
主要检测项目:法向全发射率、红外辐射波长范围、红外辐射能量密度、红外热图、负离子浓度、微循环灌注改善、灰分、磁场强度、率、红外蓄热保暖性
保健作用微乎其微
“远红外线产品的最大功能就是防寒保暖,对骨质疏松和关节炎患者来说,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说它能治风湿病、关节炎,那是不科学的,更不可能取代医院的远红外线物理疗法。”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姜慧强表示:“真正的远红外线保健内衣成本非常高,应该在800元左右,太便宜有可能是假的,即使是货真价实的远红外线内衣,也只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不能治病。”他还指出,对于带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最好不要穿远红外线内衣,否则磁场会对起搏器造成干扰。
红外线是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它的特征如下:
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5.6--1000微米
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
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
4、具有深渗透力作用
远红外线照射的全面性和深透性,对于遍布全身内外无以数计的微循环组织系统,是唯一能完全照顾的理疗方式。
微循环顺畅之后,心脏收缩压力减轻,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自然身轻体健。
对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林光兴告诉记者,这些产品一般采用含远红外因子的材料,如远红外陶瓷粉末等,原理是将人体散出的热量反射回去,还可吸收光热,最终达到保暖效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教授金银龙也表示,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有明显热效应的光线,分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两种。任何物体都能产生远红外辐射,只是激发温度不同而已。市场上不少远红外保暖内衣,是用各种氧化物(如氧化钙、镁、铁等),按不同配方制成陶瓷纤维织进内衣里。但陶瓷纤维产生远红外辐射所需的温度一般在40℃以上。也就是说,穿上加入陶瓷纤维的内衣,即使等到人快被高热“烧”死了,也难产生远红外线。相同条件下,陶瓷纤维产生的远红外辐射甚至还不如普通涤纶。如果选材不当,还可能将放射性物质带到衣服里,对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还有些产品保暖效果的宣传有夸大之嫌,很多广告都这样告诉消费者:“一件保暖内衣能顶两三件羊毛衫。”其实,这种说法太模糊,羊毛衫有厚薄之分,参照物不同,保暖效果也可能大相径庭。检测证明,保暖内衣的抗风保暖性好于羊毛衫是事实,但能顶两三件羊毛衫却没有科学依据。
科学证明,这段波长对人体非常有利,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需求的日益提高,如何保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兼具保温、保健、抗菌等功能的远红外纺织品成为了人们理想中的产品。
但是由于远红外纺织品外形及其他物理特性与普通纺织品无异,消费者很难鉴别其是否具有远红外性能,因此便需要由专业的检测机构根据相关标准来进行检测鉴定了。
GB/T 30127-2013 《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是一份规定了采用远红外发射率和温升试验测定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方法,并给出了远红外性能评价的国家标准。
其适用于各类纺织产品,包括纤维、纱线、织物、非织造布及其制品等,其他材料可参照采用。
另,本标准不涉及医疗作用的评价。
标准中规定了远红外发射率的测定及温升的测定。
什么是远红外纤维
远红外纤维是一种波长3~1000微米的电磁波,由于它能与水分子及有机物产生共振而具有良好的热效应。在远红外纤维中,陶瓷(功能性金属氧化物)粉末,这些粉末在人体正常体温下能发射远红外线。
远红外纤维是指在纺纱过程中,加入了含有远红外功能的粉体(一些具有功能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氧化物,粉碎达到纳米级或者微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后抽丝而成,采用这种方法达到的远红外功能,功能性强,不会随着水洗而消失。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已投入生产使用,它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远红外吸收剂(陶瓷粉)而制得的,是一种积极高效的保温材料,同时辐射的远红外线还具有活化细胞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及抑菌防臭的功效。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制出并向市场推出远红外织物。
深圳市安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授权广分检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为深圳市安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广分检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所发信息中的检测由深圳市安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报告由深圳市安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