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抗诉后,由审查起诉部门出庭支持抗诉
1、发现各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上级发现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可以直接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法院的上一级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
2、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法院提出抗诉的,应当将抗诉书副本报送上一级。
综上所述,法院提出抗诉的情况,有新的证据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人员有受贿行为的裁定需要提出抗诉,抗诉书副本报送上一级。
《刑事诉讼法》*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证据或者串供。
法院、和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等出入境、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留。
*七十七条法院、和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长不得**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长不得**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案件在任何阶段都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办理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进行缴纳保证金办理、另一种是提供保证人办理。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任何的违法行为,机关会取消取保候审,立即收监。
犯罪未遂应如何处罚?
1、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根据*共和国刑法*二十三条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规定: *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刑法*二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
(2)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综合上面所说的,刑事犯罪中对于未遂和中止都是属于有可能减轻刑期的可能性,但对于这两种是属于发生在不同的形态里,一种是因外界的因素而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种是在犯罪的过程中而中止了犯罪,因此,执法人员在处理的时候就会结合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办理。
的《刑事诉讼规则》对辨认做出如下规定
1、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进行辨认;也可以让被害人、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或者让犯罪嫌疑人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长批准。
2、辨认应当在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辨认前,应当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被辨认人或者被辨认物的具体特征,禁止辨认人见到被辨认人或者被辨认物,并应当告知辨认人有意作假辨认应负的法律责任。
3、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被辨认人或者同一物品进行辨认时,应当由每名辨认人单独进行。必要的时候,可以有见证人在场。
4、根据辨认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对一”辨认和混杂辨认。其中混杂辨认中又包括了对照片、物品的混杂辨认以及对嫌疑人的列队辨认。
5、根据辨认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被害人辨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辨认以及证人辨认。
6、根据辨认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侦查辨认和法庭辨认。
辨认笔录一直当做证据使用,但他属于法定证据形式的哪一种一直不明确。有人认为,被害人的辨认笔录属于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辨认笔录属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的辨认笔录属于证言。新《刑事诉讼法》把辨认笔录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综上所述,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对辨认做出如下规定,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对象中,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辨认时,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