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
今年3月,国家发布了2018*190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的大发展。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有利于利用信用服务机构的人员、技术、服务优势,促进和市场共建共创、共享共用、互利互赢,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大合力。”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会提出,归口于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团体标准《商业信誉评价体系》(T/CGCC17-2018)于2018年4月28日发布,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中国大学副教授褚峻介绍,商业信誉认证的相关标准技术处于国内水平,在国际上也属先例。该标准的表现出四点优势价值:一是对“商业信誉”、“社会影响”等关键词进行了重新定义;二是制定评价基本要求,对具有失信情况的不予以评价,这从根本上界定了诚信企业与非诚信企业;三是采用评分制,细则明确,可操作性强,评价出的结果更加直观、客观;四是**考核企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先河,把是否重视创新发展纳入企业诚信系统。
商业信誉方面,主要包括基础能力、竞争能力、信用体系、影响力基础指标,16类二级指标,52项指标,其中包括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信用制度、合**为规范、员工满意度等特性。
通过商业信誉和的指标,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原则,就是“能力”和“信任”,企业有能力建立商业信誉和,也有能力获得信任,从而通过社会和顾客的信任持续获得经济价值,这些价值又正向促进了商业信誉和的提升。综合来说,能力和信任的价值就是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