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接触直接食品用水:
配备水净化设备或设施
煮沸冷却后生活饮用水
配置冰铲以便取冰,不得直接用手或其它非工具取冰。冰铲使用后不得留置在制冰机内
配置清水和消毒水。冰铲要在消毒水中浸泡后,用清水清洗方可使用
制冰机内外定期清洗消毒,滤芯滤网定期更换
1 目的:通过对从业人员能力的确定与评估,使全员具备岗位,并持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2 范围:凡公司各管理体系要求的相关岗位人员均适用之。
3 定义:无
4 职责:
4.1人事:负责能力需求制订与评估,并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4.2部门主管:负责提出次年培训需求,并配合综合部实施能力评定与培训、有效性考核。
4.2综合主管:负责能力需求评审、培训计划评审、能力评定审核。
4.3总 经 理:负责能力需求与考核、培训计划之批准。
5 执行内容说明:{控制流程见*3页}
5.1定编定岗:综合人事依公司实际状况,会同各部门主管确定岗位需求与岗位能力,并制订公司组织结构图、岗位能力需求一览表{再交管理代表编制职能分配图}],呈综合部主管评审、总经理批准后正式执行。{公司组织变更或岗位、人员变更时亦同}
5.2 综合部依公司各岗位能力要求,于每年适当时机与责任部门主管一起对管理体系规定的人员进行一次能力评定,并其结果记录于[能力评定记录表],再呈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
5.2.1当人员能力未能满足规定要求时,责任部门应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如:换岗(须经过双方主管审核)、辞退(总经理批准)、培训(见5.3)等;
5.3培训需求:由综合部会同各部门主管进行需求调查与整合5.2培训需求后,制订培训计划。
5.4教育培训计划:综合部主管制订[年度培训计划表],并呈报部门主管审、总经理批准。
5.5培训实施:
5.5.1厂内培训:由综合部发出培训通知,各部门依通知内容实施教育培训,上课人员每次应在[会议/培训记录表]上签到。
(1)新进员工教育培训内容:
A.公司简介、公司各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相关规章制度。
B.岗位技能要求说明{含相关性/重要性}、质量意识、安全知识与环境介绍。
(2)在职培训:
A.内容:依[会议/培训记录表]或各相关部门主管依实际需要排定之内容。
B.时间:依[年度培训计划表]时间或相关部门主管依实际需要排定时间实施。
C.讲师:由厂内或外聘讲师担任。
5.5.2厂外培训:依[年度培训计划表]需求填写[外派培训申请单]实施厂外培训或配合厂外实际状况办理之。
1•目的:
为建立文件控制作业,以求文件管理规范化,确保各个场所使用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控制作业均适用之。
3•定义:
3.1管理体系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岗位职责/作业书/管理规定等);
3.2外来文件:用于各管理体系要求的外部文件,如法律法规/标准等;
4•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修订之批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修订之审核;
4.3 部门经理:负责相关SOP/SIP之批准。
4.4 单位主管:SOP/SIP/SMS之审核,{指派或}编写相关文件及保管/更新/撤出失效文件。
4.5 文件管理员:负责文件编号、打印、登录、发行、回收、销毁以及文件正本的保存、管理。
5•内容:(控制流程图见*4页)
5.1文件制作与审核:
5.1.1 文件制作力求标准化,拟定初稿时根据《文件标准格式管理规定》执行撰写。
5.1.2 各类文件之拟案/审查/核准权限与制/修订/废止作业分别依4.1—4.4要求执行。
(1)使用部门依设备特性,于每年年底作成[保养计划表]后,依照5.2.4要求实施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2)各操作人员依规定内容执行日常保养(不能使用时挂“暂停使用”牌显示),并在[设备点检表]上记录,部门主管负责对日常保养进行复检,以落实设备保养的完整性等。
(3)若设备发生异常,而非操作人员本身所能克服时,应上报部门主管,再由主管知会机修人员进行处理:
A.机修若能自行维修,则由机修人员进行维修,填写[设备重大维修记录表],并将维修结果登录到[设备履历表];
B.若须委托外部维修,须经总经理(或授权人员)批准后实施。维修供方管理依《采购控制程序》之“供方选择”相关要求实施。
C.设备在维修期间,机修人员应悬挂“暂停使用”字样标识设备状态。
(4)设备定期保养、维修结果应记录于[设备履历表],做为以后维护之参考依据。
(5)厂房/工作场所修缮由综合部主管提出,经各部门评审、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1 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判断及重新处理,以杜绝产品实现各阶段不合格品产生。
2 适用范围:原辅材料、外购件、成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 定义:无
4 职责:
4.1检验员:负责不合格品记录、标识,受理不合格品评审申请、确定评审级别,并监督隔离。
4.2责任单位:负责不合格品标识、隔离工作,并根据不合格品评审意见进行处置。
4.3技术员:负责组织Ⅰ级不合格品的评审,提出评审及处置意见。
4.4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员)负责产品特采、报废批准。
5 内容:
5.1流程图(控制流程图见*3页)
5.2不合格品控制重点:
5.2.1 不合格品信息与标识:
检验员于检验时,如发现不合格品应予以标识记录,并适当隔离和通知责任单位。
5.2.2若不合格为连续性或整批时,应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处理单]交由主管审核后,送责任单位依《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办理。
5.2.3不合格品评审与处置
(1)下列情况不合格品评审手续从简:
A、进料(货)产品检验不合格判拒收的产品,由品管主管批准直接处置。
B、制程产品检验不合格又不宜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经总经理批准,准予报废。
(2)评审级别分类
A、经检验员判定可返工的不合格品的评审为Ⅱ级评审。
B、A条款以外的不合格品的评审为Ⅰ级评审。
(3)评审结果:返工、特采、批退、报废。
(4)处置
A、返工:检验员直接开[不合格处理单],返工者进行返工,经重检符合要求后放行。
B、特采:呈总经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产品实现相关过程须进行标识;
C、批退:由采购人员通知供方领回。
D、报废:呈总经理批准后,按废品规定处理。
5.2.4产品出厂后发现不合格品时,按照《不合格品召回制度》和《退货产品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5.2.5 所有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应依《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过程控制—配送要求
配送成品保存条件:
车辆、容器清洁,每日清洗消毒
烧熟后中心温度5℃-60℃间,2h
烧熟后中心温度60℃以上,4h
烧熟后2h内冷却至5℃并冷藏,24h,
供餐前再加热。
预包装食品冷藏表面温度8℃以下,
冷冻食品表面温度-12℃以下。
包装或密闭容器存放,标注名称、加工时
间、保存条件、保存期限、加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