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是否考虑风险分类
风险(Sovereign Risk)是国家银行及能否到期足额偿还外币债务的信用风险,风险级别是该国债务人及其债务工具的信用等级上限。按是否考虑风险,信用评级可分为外币评级(Foreign Currency Rating) 和本币评级(Local Currency Rating)。
外币评级(Foreign Currency Rating)考虑风险,外币评级结果具有**可比性,一般只有国际的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做出的外币评级才被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截至2003年10月13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对中国的风险评级为A3级。
本币评级(Local Currency Rating)不考虑风险,不存在风险级别上限,其评级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目前,我国国内的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都是本币评级,一些评级机构还将本币评级结果用符号表示出来以示区别。
4、按信用评级是否接受委托分类
按是否接受委托,信用评级分为委托评级和主动评级。
委托评级就是信用评级机构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后进行信用评级,这种评级通常是有偿评级;主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未经被评对象委托而主动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这种评级通常是无偿的,例如国际评级机构定期进行的评级通常是主动评级。
企业信用评级要素、标识及含义:
(一)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应主要考察以下方面内容:
1.企业素质:包括法人代表素质、员工素质、管理素质、发展潜力等;
2.经营能力: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应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3.获利能力:包括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
4.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等;
5.履约情况:包括到期偿还率、偿还率等;
6.发展前景:包括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行业特征、市场需求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等。
(二)企业信用等级应按不**业分别制定评定标准。
(三)企业信用等级分三等九级,即:AAA、AA、A、BBB、BB、B、CCC、CC、C。等级含义如下:
信用评级按照评估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公开评估和内部评估两种
1、公开评估。一般指立的信用评级公司进行的评估,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向社会提供资信信息。评估公司要对评估结果负责,评估结果具有社会公证性质。这就要求信用评级公司必须具有**脱地位,不带行政色彩,不受任何单位干预,评估依据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具有客观公正性,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性。
2、内部评估。评估结果不向社会公布,内部掌握。例如,银行对人的信用等级评估,就属于这一种,由银行信贷部门立进行,作为审核的内部参考,不向外提供资信信息。
信用评级的方法是指对受评客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判断优劣的技巧,贯穿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标志,信用评级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主观评级方法与客观评级法、模糊数学评级法与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静态评级法与动态评级法、预测分析法与违约率模型法等等,上述的分类只是简单的列举,同时还有各行业的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按照评估收费与否来分
1、有偿评级。由立的信用评级公可接受客户委托进行的信用评级,一般都要收费,属于有偿评级。有偿评级特别要讲究客观公正性,不能因为收费而失去实事求是的作风,忽视投资者的利益。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信用评级公司就会丧失社会的信任。
2、无偿评估。信用评级机构有时为了向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有时为了内部掌握,评估一般不收费用。无偿评级通常只能按照有关单位的公开财务报表和资料进行,不能进行深入现场调查.因而资信信息比较单一,评估程序和方法也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