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的内容变化,质量管理领域为您“数字化”解读:
1个目的:
现在ISO9001更加聚焦于一个核心目的,就是“质量管理体系(QMS)的预期结果”。关键是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了要求与顾客满意是否增强了。终,是否朝着实现组织的战略方向在迈进,这才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QMS)有效性的标准。
2个模型:
新版标准更新了两个模型,*程模型和质量管理体系(QMS)结构模型。
3大支柱:
新版标准从MSS高阶结构、基于风险的思维、力三个方面,从实体结构和思维结构的不同方向,为面向未来的ISO9001构造了3大支柱。
进行差异分析:
应进行差异分析以确定组织现有质量管理文件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程度。ISO9001:2015过程方法工具提供了帮助组织确定其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1:2015的基本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客户要求符合程度的指南。使用这一工具或类似的其他方法将使组织可以按照ISO9001:2015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客户要求来解释他们的过程。
任何未在组织的过程中覆盖的要求则被考虑为一个“差异”,要求加以纠正。
当管理者确信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要求且运行有效时,便可以请认证公司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了。
根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欲进行认证的组织先要向认证机构提供下列信息:
A)员工数,公司地址;
B)认证范围;
C)产品或服务设计责任;
D)进行认证的现场;
E)外部场所活动;
F)已获得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G)质量手册(包括每一个要审核的现场);
H)内审和管理评审策划以及前3个月的体系运行证据;
I)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J)至少前3个月的运行业绩趋势。
制订认证计划:
当组织的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确定下来之后,下一步是要制定计划来组织完成认证的过程。认证计划应包括关键的里程碑、任务顺序、特定的时间要求以及资源要求。另外,组织的管理者必须确保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在整个建立和实施ISO9001:2015的过程中得到保持。
ISO9001在改版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强化管理者在QMS内的作用,决心赋予管理者一个更积的角色。毋庸置疑,管理者的参与和支持对于QMS实现预期结果、达成QMS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而现实的矛盾在于管理者的参与程度实际上有所下降。因此,新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试图强化力在QMS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