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应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的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方式方法;同时,高校对网络
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网络安全”)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对各类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网络安全管理现状
管理依据长期缺位。尽管互联网进入中国已**过20年,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关于网络安全的正式立法。在强调依法治国
的今天,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级各类组织和机构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领域,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窘迫。同时,大多数高
校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其欠缺,无章可循,靠经验办事的状况普遍存在。
管理队伍勉为其难。一是管理力量不强。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中专职人员很少,在大部分的人
员的日常工作中,网络安全工作的占比也很小,客观上造成工作措施难以落实的局面。二是管理性不够。
受限于现有的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高校也很难吸引或聘用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
防范意识普遍薄弱。目前,高校师生在网络安全意识上普遍存在两个“滞后”:一是对网络
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滞后;二是学习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滞后。由此,给网络安全管理部门造成大的工作不便。
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深度应用了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的深度
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和消费模式,网络安全带来的风险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