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汉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所需资料:顾问依据标准整理审核材料:咨询协助编制周期:6个月左右IATF16949认证申请: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顾问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IATF16949认证咨询: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IATF16949认证培训: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IATF16949认证辅导: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建立证书:有效可查审核流程:协助推进价格费用:优惠面议申请条件:咨询把光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依据新版标准建立体系
1原材料、外协件不合格品的控制
1.1 原材料、外协件不合格品,由仓管员组织进行标识和隔离,并通知采购部采购人员。
1.2对偶然发生的个别少数不合格品,由检验员或有关评审人员评审,做出评审结论,在检验记录上记录后直接作出退货、报废等处理意见,不必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不合格品处置单》)。
1.3对严重或数量较多不合格品,检验员配合品质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由采购/外协、技术及有关人员进行评审。
1.4参加评审人员在不合格品评审单相应栏目内填写处理意见并签字。适用时评审后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是:
a) 拒收:由采购部处理退货;
b) 全检:由检验人员全检挑选;
c) 让步:由检验人员作出标识,入库;
d) 报废:由主管部门处置,破坏后处理(可粉碎)。
1.5 不良情况严重或批量较大、或反复发生的进货不良,采购部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并将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我公司反馈。
2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2.1公司内从事测量、检验、不合格品评审、审核、验证工作的人员,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过程,应立即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管理者。相关管理者应立即组织对控制计划的评审,采取纠正措施并明确时间安排。为限制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纠正质量问题,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有权责令停止生产。
2.2制造过程的所有班次都应负责保证产品质量的人员或其代理人员。
2.3操作者在自检时发现不合格品时应进行隔离、标识,并通知检验员进行确认。
2.4检验员在巡检或下道工序操作者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隔离、标识,并通知操作者和车间负责人,检验员有权要求停产,以便纠正质量问题。
检验员评审认为需返工的轻微不合格品,由操作者直接返工,包括100%挑选。同时,检验员在检验记录单上记录不合格品情况,通知车间。不必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
2.5对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应归为不合格品处置。
2.6对以往发生过的一般不合格品,由品质部进行评审,在《不合格品处置单》上签字。
2.7在出现下列严重不合格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品质部、生产部、采购部等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
a) 不合格品属新现象;
b) 情况严重,如损失大,批量大;
c) 不合格采取措施后重复出现频次并未明显改善。
2.8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责任人并对不合格品制定处置方案。适用时,纠正处置方案有:
a) 返工:检验员做出返工标识,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由现场作业人员参照返工作业指文件进行,返工后,应重新检验。
b) 返修:检验员作出返修标识,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由现场作业人员参照返修作业指文件进行,必要时通知顾客。返修后让步接受。
c) 让步:申请部门应填写《让步接受申请单》,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必要时经顾客批准,决定是否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d)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e) 报废:检验员做出报废标识,由生产车间粉碎后处理。
2.9对能回到原生产工位按原生产过程进行的返工,由现场作业人员直接进行返工。
2.10对不能回到原生产工位按原生产过程进行的返工,由生产部编制返工作业书和返工检验书,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返工,由检验员重新进行检验。应确保返工操作者和检验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和使用返工书和重新检验的要求。
2.11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针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再发生。
2.12当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顾客批准的不同时,在继续生产前,由品质部征得顾客让步或偏离许可,并保留批准期限和数量方面证据的记录,填写顾客特许授权记录。让步或偏离许可的产品发货时,由装配车间包装工在包装箱上做出标识。当授权期满时,本公司还应按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要求进行生产。
2.13当供方的产品出现上述情况时,也按2.12要求执行。
数据的收集
由品质部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 顾客满意度(含交付合格率、及时率、顾客干扰、顾客通知、退货等);
b) 产品的符合性;
c)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及有效性;
d) 策划的有效性;
e)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f) 外部供方绩效;
g)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对应到各相关部门,主要是以下方面:
表1 各部门应提供的数据
序号 项 目 频次 数据提供部门
1 顾客满意度(含交付合格率、及时率、顾客干扰、顾客通知、退货等) 年 业务部
2 产品的符合性(合格率) 月 品质部
3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及有效性(内审输出) 年 品质部
4 方针、目标策划的有效性(质量目标统计) 年 管代
5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年 管代
6 外部供方绩效(合格率、及时率、**额运费) 月 业务部
7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管评输出) 年 管代
8 顾客记分卡 年 业务部
9 年度培训计划 年 总务部
10 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月 财务务
11 设备维护绩效 月 工模部
12 设计与开发计划达成率 月 生产部
部门由专人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督促操作者正确填写各类原始记录,确保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统计技术的应用部门应将统计结果及时报送品质部,以用于质量改进;由品质部对统计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和验证。统计技术适用性、有效性的判定准则:
a) 不合格品率是否降低;
b) 产量、效益、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c) 过程能力是否提高等。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品质部按按顾客要求的频次,及控制计划的要求,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或功能验证,填写报告。报告应符合顾客的工程材料及性能标准,其结果必须可供顾客评审。
外观项目
若产品被顾客为“外观项目”,或本公司有外观检验要求时,应确保:
a)适当的资源,如外观项目评价区有适当的照明,保持外观检测台清洁;
b)适当时,提供标准样品,包括颜色、纹理、光泽、结构等。评定外观质量的设备要依据《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控制。
c)维护和控制外观标准样件及其评价设备;
对从事外观评价人员的能力和进行验证。
数据的收集
1各部门按规定的周期,向品质部提供数据。品质部应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编制《KPI统计表》。
2品质部对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并主持相关部门参加的数据分析会议,必要时可与管理评审合并开会,并以多方论证方式对过程绩效进行评价,内容包括:
a) 产品质量的趋势与实现目标的进展进行比较;
b) 运行绩效的趋势与实现目标的进展进行比较;
c) 与竞争对手及**业厂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并形成措施,包括:
a) 确定*解决与顾客相关问题的**顺序;
b) 确定与顾客相关的关键趋势和相互关系以支持状况评审、决策和长期策划;
c) 完善及时报告产品使用情况的信息系统。
由品质部分析得出结论,作为评审输出,有改进需求和机遇的项目,应列入《改进计划》,制定具体措施,责任部门,限期改进。
各相关部门按《改进计划》实施,品质部进行跟踪。改进项目实施结束后,应对所有改进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突破性项目的成果由公司组织的项目评价组进行评价,渐进性项目的评价由品质部组织对其进行评价。
制造过程的改进
品质部应以控制和减少产品特性变差和制造过程参数变差为目标,持续关注产品制造过程的改进。应在控制计划中明确规定受控特性的要求及改进后的控制方法。引导和激励员工组织技术革新小组、QC小组,以多种形式为持续改进出谋划策。公司全体员工都应明确,只有制造过程有能力且稳定,或产品特性可以预测且满足顾客要求时,持续改进才能得以实现。
针对不满足要求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纠正措施,不属于持续改进的范畴,应执行《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的要求。
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策划
在进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根据每个过程对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监视和测量的类型和程度,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监视,必要时进行测量。具体要求写入《生产控制计划》。
对采购产品、在制品、终产品安排检验和试验活动,并对检验/试验状态做出标识。
做好监视和测量的记录,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依据《生产控制计划》、《作业书》、《检验书》等,这些文件应包括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的目标及接收准则。对过程,应其过程参数是否与工艺参数表一致。
过程控制
a)各车间应有效实施过程流程图和《生产控制计划》的规定:
(1)使用规定的检测技术和测量器具;
(2)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如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视;
(3)抽样方案(计划)和接收准则;
(4)当未能满足接收准则时的反应计划。
b)在控制图上,应标出重要的过程活动(如更换夹具/和设备调整、修理等)。
c)对过程不稳定或统计能力不足的特性,或原来稳定,后又因种种原因变得不稳定的特性,应采取如下措施,确程变得稳定和有能力:
(1)生产部必须实施《生产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来控制生产过程,包括在授权的检验下实施:
——限制或停止产品转到下道工序;
——或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
(2)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责任部门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计划(必要时,这些计划要取得顾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