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了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按国家规定对产品进行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检测。
2.办公室用统计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
3.对产品的和过程的均程序实施能满足要求和实现改进。
4.产品按国家标准进行监测,体系按《管理手册》进行监测。
1)组织对产品的特性和接收准则是否进行了规定?
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进行了策划/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哪些监视和测量,并形成文件(文件)?
3)何时实施监规测量?何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保留成文的信息?
E/S:阶段审核:是否策划监视测量分析评价过程?
E/S:*二阶段审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量?运行过程中的准则的实际数据?确定为合规义务完成情况?环境绩效的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监视测量过程中是否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管理的?收集事故、职业病、事件等检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
(1)管理层及体系推进:1、确认组织运行基本信息(关注:组织近变化情况;组织排班情况;废弃物类型;废弃物处理处置方式和能力;方式);2、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确认(关注:认证范围、体系范围、实际运行涉及范围的一致性;组织结构和主要过程与组织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删减合理性等).
(2)生产/服务现场:1、废物产生、处理、处置及排放情况的总体确认;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的确认;2、排放风险点的确定。
(3)运行记录审查:1、主要环保设备设施运行记录、环境检测数据的确认;2、危险固废物料平衡确认(关注:废物的产出量、处理处置能力、实际处置量三者的匹配,特别关注工业废水污泥的处置或去向)。
(4)晚班运行情况确认:环保设施夜间运行情况的确定(重点关注白天确定的风险点)。
环境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希望能借助审核组知识,多提问题及建议,深化各部门主管对ISO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识别公司环境管理过程中问题点,帮助公司改进。
在审核前拿到企业环评批复及验收资料,了解企业现场多个工序均需使用化学品,就打定主意应重点关注企业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阶段初步巡查生产车间了解工艺流程,发现企业化学清洗等工序均有使用多种化学品,查收集的适用法规包含了《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名录》、《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等,基本适宜;询问仓库主管称各类化学品有分库隔离储存,现场抽查仓库,单存放硫酸,有防泄漏围堰,有配备了耐酸碱手套等,基本符合要求。
*二阶段审核,审核组组内沟通时有特别强调关注企业化学品管理。审核采购部门时发现企业有落实硫酸采购备案、双人双锁管理、进帐等易化学品管理,有收集各化学品供应商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及运输方“危险货物”等,有收集各化学品MSDS 并张贴在各化学品库区区域;各化学品空桶有按环评报告书收集由供方回收利用。
1. 对特种设备管理,应完善原始资料审查(出厂质量、了解容器的结构、材质和运行参数)、内外部检验部位要**重点,重点观察*产生缺陷的部位,比如焊边、应力易集中部位等。
2. 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考核。
3. 另一方面,希望企业能够举一反三,持续开展检查,确保所有基础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1. 生产部归口管理生产设备,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2. 确定组织的有特种设备无机房货梯。
3. 特种设备无机房货梯在使用上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规定。
4. 现场查特种设备无机房货梯的运行情况。
5. 合评特种设备无机房货梯的有效性。
1.制定了应对《机遇和风险控制程序》并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监视测量器具制定了校准计划,规定了生产作业书和质量控制记录、对员工员进行了技能培训。2.识别出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对各部门危险因素进行了识别、评价。
2、通过会议形式让员工知晓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3、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认识,提高员工对客户提供不合格品带来的风险及对目标实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