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企业是否有明确可能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为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1、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
2、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有理解相关方需求?
E: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到4.1和4.2中所提及的问题?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Q:1.公司是否有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是产品及服务的检查、监视和测量、校准、产品及过程设计、纠正措施、规定方法和工作书、培训及使用有能力人员等方面。 2.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得到实施和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E/S:有哪些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因素信息是否及时更新?
E/S:是否存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确定过程如何控制?
阶段审核:关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验证辨识与评价过程是否符合程序?抽一部分危险源,评定其辨识的合理性、科学性;现场巡视各处,简单验证危险源是否有遗漏,风险评价是否合理?
*二阶段审核: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及时主动?现场核实针对识别出的不允许、重大、中度风险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采取控制措施是否落实?风险评价是否与运行经验和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提供资源,保证风险运行控制提供了信息吗?提供必要的检测活动是否已落实?重点查看企业各过程需要争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批准、传达?
E/S: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有哪些?有无形成文件的信息?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如何?
版本是否及时更新?判断是否准确?现场验证其适用性。*二阶段关注法规的落实,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是否及时获取了法规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
E:策划的措施是否与业务活动过程相融合?
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目的
内、外部环境是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根本前提。充分开展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查和监测,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准确、及时地把握消费趋势和顾客需求,认清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环境变化动态匹配和优化适应,促使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谋发展、在经营中创效益,充分应对现状和把握未来。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过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经营管理上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应对措施的控制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
3术语和定义
3.1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2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企业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等。
3.3机会: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
3.4企业风险评估:是对所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的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对措施等步骤,其目的在于查找和描述企业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次序并选择应对措施加以实施等。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咨询、管理层访淡、集体讨论、情景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管理工具分析等。
管理分析工具包括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
3.5 SWOT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企业战略及环境分析工具,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别代表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4职责
4.1 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风险与机会应对措施的实施控制,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
4.2 技术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4.3 发展战略部负责市场经营风险分析。
4.4 工程部负责组织操作活动中的风险分析。
4.5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建立相应获得渠道
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每季度行政人事部和相关部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
通过书面的资料或刊物如:报纸、杂志、出版社以及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书籍获取。
通过相关的网站获取。
通过有关部门获取。
通过机构(如工会、有关的协会、团体、部门如局、**、等)获取。
各也可按《信息交流管理制度》的规定向行政人事部获取。
获取、存档、备案
行政人事部将经识别后确认为适用于本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汇编成《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一览表》,同时做好存档、备案工作,以便查找和使用,并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对获得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控制。
评审、更新
确认为适用于本公司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或更新后的文件在下发传达前,由行政人事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其适用性进行评审。
行政人事部对相关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新版本进行跟踪,并在相关文件更新后及时获取新的版本。
行政人事部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要求补充和修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一览表》,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传达
行政人事部及相关部门应向员工及时地传达或传递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具体按《信息交流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执行。
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
1定性评价方法,5.2.3条中符合任意一条的即为重要环境因素
2附件《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中M≥15分及N≥18分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经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认可。
环境因素的变更
环境因素发生变更的时机
相关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变更;
公司的活动、产品及服务性质发生重大变更;
相关方提出的抱怨或合理要求;
环境方针发生变更;
新建设项目的进行;
在环境因素变更时,应依据5.1、5.2项对其进行识别、评价并及时做好更新记录。
重要环境因素的变更
行政人事部每年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年度评审,评审结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在环境因素发生变更时,由行政人事部组织各部门进行评价,对可能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变更报管理者代表认可。
风险和机遇识别时机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变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等情况下进行风险识别。
SWOT矩阵分析步骤
1环境因素分析。列举企业环境因子:要求列举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列举要求充分、准确.
2构造矩阵。将上述环境因子进行重点和**排序,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策略组合。将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的环境因子进行相互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罗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或策划出诸多行动方案.
4优选方案。对SO、ST、WO、WT策略方案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选择采取的具体计划与方案,并加以实施.
5管理体系调整匹配。上述方案实施过程如导致相关流程、职责、制度、目标等的变化,要及时将上述变化上升到管理体系的层面,使管理体系与应对措施保持动态匹配,积极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又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力、生命力和竞争力.
一、 评审目的:
检查、了解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满足顾客要求及污染预防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二、 评审内容:
1、之前管理评审的输出验证结果及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2. 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 环境和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效果情况。
4、内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5、顾客反馈信息的处理与跟踪验证。
6、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进的状况。
7、过程的业绩和产品质量的符合性。
8、环境表现及改进的机会和建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三、 参加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相关单位负责人。
四、评审时间:
五、准备资料:
1、 内审相关资料,总经办负责。
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汇报,管理者代表负责。
3、 各体系运行情况,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