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部分资产评估机构较多办理的是有形资产评估,接触知识产权评估案例不多,在上述基本评估方法的各类参数的取值中对财务数据依赖性较大且主观性较强,不能较好地**知识产权的特性。同时,传统线下评估包括线下收集信息和资料、现场考察、资料核实等多个环节,其工作繁琐程度和效率问题也使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不能较好地满足金.融类应用场景的需求。鉴此,未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将结合知识产权价值分析体系与现有评估方法,从技术分析模块、法律分析模块、市场分析模块,延伸至时效分析模块、风险分析模块及验证模块,在模块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对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组合进行价值评估。具体评估流程如下:
一是前期准备。企业用户完成评估项目基本信息录入、评估对象筛选问卷填写、资料上传等工作,评估机构完成企业现场考察工作。本阶段由企业求提交相关信息、问卷及资料,并配合考察人员进行现场考察。
二是评估分析。在完成知识产权检索的基础上,分别由技术分析人员、法律分析人员完成技术分析、法律分析工作,之后由评估专.业人员完成市场分析、时效分析、风险分析、财务分析工作。
三是形成评估报告。评估专.业人员完成评定估算后,生成评估报告,由审核人员与企业、金.融机构进行意见反馈后,出具正式评估报告。
载体是与此项无形资产相关的有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虽然是一种立的且没有物质实体的资产,但其作用的发挥及其价值的体现却与相关实体资产或载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技术或非技术的优越性及其获利能力通常需要借助于单台设备、机组、生产线及其工艺发挥出来;商标及的度、市场影响力及其获利能力通常需要借助于商品或服务表现出来;著作权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通常需要借助于影视作品、、图书、软件等物质载体表现其客观存在;而商誉则需要通过整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体现。
2)共益性。无形资产有别于有形资产主要体现在它可能作为共同财产存在,即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一个时间,由不同的主体所使用。
【提示】应当注意,无形资产共益性也受到市场有限性和竞争性的制约。例如,由于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各主体对无形资产的使用还必须受相关合约的限制。
外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从外部购入或接受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从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是指以资产或可以的其他资产相交换,或以承担债务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的无形资产,如外购权、外购商标权、外购技术秘密及著作权等;企业接受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是指投资者以投资方式将持有的无形资产如权、技术、商标权等投人企业而形成的无形资产。
提示]企业接收捐赠属于外购无形资产。
【提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可能并不反映在企业账面上,或者入账价值只反映了自创无形资产全部价值中的一部分。在大多数的企业中,研发支出会作为费用化进行处理,开发支出符合资本条件的作为资本化处理,使得反映在企业账面上的
1、无形资产的概念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执业准则一无形资产》(中评协[2017]37号)将无形资产定义为特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并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常见的无形资产包括权、商标权、著作权、技术、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合同权益、商誉等。
《国际评估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一种能通过经济属性来其自身价值的非性资产。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所有者产生经济利益"。包括营销相关类、客户或供应商相关类、技术相关类、艺术相关类等可辨认无形资产和商誉这一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购建成本在会计账目上往往不完整。
5)成本与价值的弱对应性。无形资产属于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研究成果的出现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研发投人与研发成果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的不确定,另一方面表现在研发投入的数量与研发成果质量之间的不确定。研发期间所付出的智力劳动、失败损失、各种代价难以衡量,使得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研发成本之间往往缺乏明确的对应性。
【提示】①无形资产的非实体性是其显著的基本特征;②无形资产能够创造效益是无形资产本质的特征,代表了其自身价值;③成本与价值的弱对应性表现在研发投入与研发成果之间的不确定和研发投入的效量与研发成果质量之间的不确定。
(2)无形资产的功能特征包括:依附性、共益性、积累性、替代性。
1)依附性。无形资产没有实物主体,必须依附于定的实物载体才能够发挥作用。无形资产所依附的载体主要分为直接载体和间接载体。直接载体包括证书、商标标记、注册商标、图纸资料、工艺文件、软盘、标牌等实物主体,间接
一是前期准备。企业用户完成评估项目基本信息录入、评估对象筛选问卷填写、资料上传等工作,评估机构完成企业现场考察工作。本阶段由企业求提交相关信息、问卷及资料,并配合考察人员进行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