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三个分别为选择正确的的企业身份、公司注册地的选择、通关过业务流程再造。下面具体介绍:
1、选择正确的的企业身份
通过不同的身份选择,纳税人所产生的税务费用也不尽相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纳税人身份是税收筹划重要的内容。
2、公司注册地的选择。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合理利用当地招商引资的减免优惠政策,各个地方的税务扶持的产业以及扶持的力度不尽相同,选择一个适合公司产业规模,给公司带来长远利益的地方显得尤为重要。
3、通关过业务流程再造。通过业务流程的拆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使得公司符合税收优惠条件,或者符合减免条件来减小企业的税负。
税收筹划实施步骤
(1)设计备选的税收筹划方案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对涉税问题进行认定,即涉税项目的性质,涉及哪些税种等;其次,对涉税问题进行分析,即涉税项目的发展态势,引发后果,税收筹划空间大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后,设计多种备选方案,即针对涉税问题,设计若干可选方案,包括涉及的经营活动、财务运作和会计处理确定配套方案。(2)分析、评价各个备选方案,并选择一个佳方案包括:一是合法性分析;二是可行性分析;三是目标分析。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后,选择一个佳方案。
(3)实施该税收筹划方案
(4)对该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出现的问题。再运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筹划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其经济效益与终结果是否实现税收筹划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执行偏差、环境改变或者由于原有方案的设计存在缺陷,从而与预期结果产生差异,这些差异要及时反馈给税收筹划的决策者,并对方案进行改进
以不同的财务管理过程为切入点的方法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筹资管理:借债比发型有利负债可以税前扣除,股息只能从税后利润中分配固定资产:经营租赁优于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优于自行购置
投资管理选择投资地点、投资方式、投资项目、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等收益分配分红采用现金股利还是股利
筹划性
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在另一个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选择较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而去偷或欠税,都不能认为是税务筹划。
什么是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又称“”。它来源于1935年英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这样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Tax Savings)的经济利益。”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是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的,是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做出选择税收利益大化方案的决策,具有合法性,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切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事前筹划的原则、效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