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
2、生物与新医药;
3、航空航天;
4、新材料;
5、高技术服务;
6、新能源与节能;
7、资源与环境;
8、制造与自动化。
申请高新您也许会考虑什么?
1、考虑会不会很麻烦?我们中介机构存在的价值就是帮您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您只需要安排一文员对接您公司的基本资料。
2、财务、股东是否支持申请高新?
高新申请属于公司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公司有些事情是需要商量,有些事情必须,财务和股东也许对高新并不非常了解,很多时候都会比较保守建议,稳妥行事,有时候就会影响发展。
3、担心申报后会引起税务稽查?
高新申报时候提供的财务报表都是您报税数据,所以不存在稽查得说法,高新是科技厅,财政厅,税局共同认可的,高新是会更得到相关部门支持保护。
4、投入专利审计费通不过怎么办?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O风险,通不过专利和审计报告还是属于您公司的。有价值在的,做好长期作战准备,尽大的努力去规划,万一通不过,我们第二年继续努力申报就好。
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首先根据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确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档次。其次将企业前三年研究开发费用总和除以前三年销售收入总和,计算出实际比例,不考虑三年中某一年的比例是否达标。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例2008年为申请年度,首先根据企业07年的销售收入为30000万元,确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档次不低于3%。其次将企业近三年05、06、07 研究开发费用总和除以近三年销售收入总和(4000+16000+30000),计算出实际比例,比例是否达标既比例不低于3%.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国家为什么需要?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9年4月18日火炬中心在北京召开2019年认定管理工作会上说到:
政策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规范财税相结合的重要政策,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截至2018年底,全国达到18.1万家,工作已经成为各地科技管理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从国家层面上看,这其实是一个战略问题。China,英文译为中国或者瓷器,这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历史上,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大量的瓷器、丝绸,近来“中国制造”弥漫着世界各地,如今“高铁”似乎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
然而,我们的产品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含量还是比较低,在国际上似乎除了华为,很难再找到一家科技含量高、度高的企业。
因此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微企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说
发展高新技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脉。但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了响应这种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应运而生。
国家层面:
1)为了大力发展国家高新技术实力,扶持和鼓励企业的发展。
2)逐步引导企业规范财税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3)参照国外相关法规经验,制定实施细则。
而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国家资质是一种荣誉,提升企业的认可度。
2)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率由25%降至15%。
3)高新企业的直接好处,如无偿资金补贴、优先,人才吸引等。
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哪些?
*共和国发布*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令第六十三号),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法规。该法规的(第四章)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这样写道:“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短短的28个字却影响着九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企业,影响着一个新的业务方向。
企业所得税法制定出了概括性的纲要,很快地对其进行了细化说明。
*共和国发布*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法规。
第四章第九十三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所称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五)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认定管理办法由科技、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制订,报批准后公布施行。”
该项实施条例,已经对勾勒出了大致的轮廓。
我们可以从中得知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算作,什么样的企业才可能被评定为。
根据上述条例可以粗略地说应符合: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多、产品(服务)是高科技、研发投入多、高新收入占比大、科技人员多。
认定未来发展趋势?(概要)
在前几年改版的认定管理办法中将认定条件做了新的变更,比如降低科技人员比例及学历要求,给很多企业政策放宽的错觉那认定真的放宽了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适当放宽认定的条件。
适应研发外包、等趋势,对取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30%以上的要求,改为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比不低于10%。在保持大中型企业3%和4%研发费占比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将小企业的研发费比例要求由6%降至5%。取消近3年内获得知识产权或取得5年以上占许可的条件,鼓励企业或转让技术。
二是简化认定流程,缩短公示时间。
在有效期内跨管理区域整体迁移的,其继续有效。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双结合等方式,优化对的管理。
三是扩充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将制造业中的增材制造与应用等新技术和服务业中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剔除一批落后技术,使政策优惠发挥对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
认定的条件框架变宽,少了对中小企业的壁障,打通更快捷的认定通道对于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相当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当然放松政策不等于放纵企业,不会给不合格的企业浑水摸鱼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更为严格的审查和。认定的条件的变化带给企业的是更多的扶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期望更多的高新企业能扛起国家伟大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