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
2、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
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
4、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
5、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
6、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
7、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8、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9、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0、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钢);
11、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炼铁);
12、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煤气);
13、平板玻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4、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5、白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6、啤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7、乳制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8、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19、商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0、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1、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2、造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3、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4、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5、调味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6、服装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7、酒店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8、酒类(葡萄酒、露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29、石膏板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30、饮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在不同的行业及企业里, 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存在不同。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都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类别的要素:
1. 安全文化及理念的树立
2. 管理层的承诺、支持与垂范
3. 安全组织的支持
4. 可实施性好的安全管理程序/制度
5. 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6. 员工的全员参与 § 文化建设(行为安全)工作的要素包括:强有力的,可见的管理层承诺、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方针和政策、挑战性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直线组织的安全职责、综合性的安全组织、安全人员的支持、高标准的安全表现、持续性安全培训及改进、有效的双向沟通、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有效的安全行为审核与再评估、全面的伤害和事故调查与报告 § 风险控制(工艺风险)工作的要素包括:人员变更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紧急响应和应急计划、质量保证、启用前安全检查、机械完成性、设备变更管理、工艺安全信息、工艺风险分析、技术变更管理
1 仪器组接到仪器设备故障的报告后,立即现场确认异常情况的性质(观察有误、误操作、偶发现象或确属不能立即排除的故障),并制定解决方案,报部门。
2 部门根据故障解决方案,仪器组进行进一步故障确认。
3 故障排查确认方法包括:原样复测、重取样复测、其它已测样品复测、标准样品验证、更换人员检测。检测标准样品进行验证。如果检测仍出现相似偏差,启用备用仪器进行交叉对比检测,排除人为因素,确定仪器是否本身出现故障。
4 仪器组根据故障特点确定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确定能否内部维修。如能通过更换耗材、配件可以恢复仪器正常状态,则由仪器组负责安装更换。更换完后必须进行仪器准确性验证。
5 如果故障无法查明或查明后无法内部维修,必须联系仪器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
6 仪器在故障待修时必须挂故障标示牌,避免测试人员误用。
7 仪器发生故障待修时,启用备用仪器。备用仪器必须经过准确性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若果没有备用仪器,则必须采取必要的方法对检测项目进行。在故障期间,检测项目必须送分公司、兄弟公司、**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避免发生失控。
8 仪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对该仪器前所检测的样品进行复测,确定仪器故障发生前,检测数据是否发生了偏离,并且通过对比测试终确定仪器发生偏离的时间。
9 部门在故障解决方案中要故障解决时间,监督故障排除的进度。
10 仪器维修正常后,仪器组必须进行对比验证,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仪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投入使用。
11 仪器组负责完成仪器故障报告,并将故障维修记录在仪器台帐中。
1 维修人员必须了解作业全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2 维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或器具。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对化工设备内的介质要了解清楚,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在可能存在有毒物质的场所作业,要戴。在传动机械及其附近进行维修时,严禁戴手套。
3 设备检修前,使用部门必须进行工艺处理合格。维修人员应进行详细检查并确认。
4 安全防护装置、信号标志、仪表指示灯及消防器材不准拆除或挪用。
5 非电工人员严禁修理电器设备、线路及开关;也禁止进入配电室。当由外来维修单位在维修电气设备设施时,应有本公司电工在场。
6 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按防火、防爆有关规定办理动火证,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氧气、乙炔气两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水平距离不小于10m,且不准在烈日下曝晒。动火点周围易燃、易爆的物品,必须清理干净或采取隔离等安全措施。
7 高处作业
8 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
9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系好安全带,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绳长度小于2m;
10 高处作业操作人员要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严禁在高处或向上抛物。
11 登梯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
12 各种脚手架要牢固。当架子高度达到2m以上时,每层要绑两道护身栏。脚手架载荷不得**过270kg/m2
13 使用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至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使用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同时两梯要牢固,移动梯子时梯子上不准站人。
14 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是否有承重能力;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
15 登高焊接、切割,除应遵守有关高空作业安全规定外,还应遵守:应根据作业高度和环境条件,定出危险区的范围,禁止在作业下方及危险区内存放可燃、易燃物品和停留人员;不准把电焊软线及氧气,乙炔气胶管绕在身上或背在肩上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