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D报告;
2、质量月报;
3、KPI统计;
4、改进计划实施情况;
5、数据分析趋势报告;
6、纠正和预防措施单;
7、不符合项报告;
8、设备改造;
9、技术创新;
10、FMEA更新;
11、KPI指标调整。
产品要求的落实
技术/质量协议、产品标准、服务承诺文件经批准后即生效。
合同/订单的执行
合同评审后,由业务部销售人员根据合同草案与批准的评审结果,代表公司与顾客签订正式合同。业务部应建立订单汇总表,作为合同/订单的台帐。
业务部应确保按合同要求100%准时交付。合同签订后,根据需要负责将相关的文件发到有关部门作为开发、生产、采购、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对于无的常规合同/订单,业务部负责填写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传递给生计科和采购人员,作为进行生产和采购的依据。
业务部发货人员应主动掌握合同/订单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顾客交付合格的产品,若发生实际与合同不一致应及时与顾客沟通解决。
1目的
对质量有关的所有文件予以控制,确保在使用处都能得到适宜文件的有关版本,防止使用非预期使用作废的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不包括记录)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批准《质量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质量手册》及批准程序文件。
3.3品质部负责文件的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管理性文件的编制。
3.4生产部负责技术性文件的编制。
3.5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3.6各部门主管负责审批部门文件。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控制范围
4.1.1需控制的文件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 技术性文件(技术规范、作业书和图样等);
e) 管理性文件(管理规定、程序等)和记录;
f) 与产品有关的外来文件等。
g) 有关的法律法规。
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和类型的媒介。
4.1.2外来文件包括:
a) 工作中使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需执行的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文件;
b) 顾客提供的图样、技术要求等文件;
c) 供方提交的文件。
4.1.3需进行控制的文件形式包括:
a) 以文字形式构成的文件;
b) 以实物/样品、图样构成的文件。
4.2文件的编写、审核及批准
4.2.1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总经理批准并发布。
4.2.2生产部负责编制技术性文件,公司分管审批。
4.2.3各部门负责编制各自工作范围内的管理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总经理批准。
4.2.4文件批准人应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4.2.5生产部收到顾客的新工程规范后,应在二周内组织有关人员对顾客文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理解和明确顾客的要求,以便正确实施顾客的工程规范及其更改。评审中如对顾客的技术文件或更改要求有疑问或有异议,供销科应立即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对顾客技术文件或技术更改要求正确理解,有效实施。评审后的顾客文件品质部应分类放置,按受控文件控制。
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不良质量成本管理规范
3、设备设施控制程序
4、采购控制程序
5、采购控制程序
6、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7、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8、仓库管理规定
9、监测资源控制程序
10、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规范
11、内部实验室说明文件
1、风险控制程序
2、质量手册
3、质量方针、社会责任方针
4、应急计划
5、内审控制程序
6、过程审核管理规范
7、产品审核管理规范
8、产品相关技术要求
9、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1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1、不良质量成本管理规范
12、绩效指标策划表
13、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4、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
15、改进计划
1、生产计划失误,造成缺货或库存积压。
2、员工工作积性不高,效率低下。
3、生产前未进行作业准备验证,导致大批量不良产生。
4、因生产操作管理、设备管理方面出现漏洞,导致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发生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5、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控制标准制定不合理,造成妨碍生产计划完成或成本的增加。
6、生产过程中突然停水或停电,导致生产中断,无法按时出货。
7、车间有人临时请假或离职,无人**岗。
8、同一岗位不同员工的操作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9、生产控制方法发生突发故障,导致生产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