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
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 、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结合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1.6%,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1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季度增长9.5%,呈现由“稳中趋缓”向“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全年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从构成情况看,2013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加快10.2个百分点,详见《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区域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